云南兮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
一站式云服务管理机构

兮地官方

微信公众号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400-0875-001

Cexidi Investment Management

客户为本 以超值产品和舒心的服务答谢客户
当前位置:
兮地学堂
罕见营销案例剖析二
来源:网络 | 作者:cexidi | 发布时间: 2020-01-07 | 210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罕见营销案例剖析二
      2、需求不匹配,努力都白费
      这是一个很常见,也很悲剧的问题。
      悲剧就在,很多时候我们广告做得确实不错,产品和服务也的确得到了用户认可,可他们就是不买。
      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我觉得你产品和品牌都不错,可我的需求点不在这。
      而很多企业就是在不停的在花重金突出各种优势和卖点,打造他们的强势需求。这本身没错。
      但前提是,用户真的有这样的需求吗?如果没有需求的话,你的产品再好,他们当然也没什么兴趣。
      所以,对于各自的服务或产品,不妨沉下来好好思考下一个问题——“你的产品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,用什么产品形态,满足什么用户的什么需求“。
      好好想想,能走不少弯路,最好能一句话概括你的产品定位,你都概括不了,用户需求如何匹配?
      需求是个大话题,涉及方方面面,一二段话说不完。而现在,好就好在大多数企业所在行业的用户需求还是比较明显的,不会怎么跑偏,大家拼的都是实力,产品差异化,服务人性化等。
      但是,之所以把这个建议放在第3条,还是想强调一下这个大坑,毕竟广告里需求点砸错了,那可是真金白银啊。
      记得行业里有一句流传的警示名言:用户要的永远不是直径五毫米的钻头,而是直径五毫米的钻孔。
     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话,强调的就是要区分表面伪需求和隐形真实需求。
      钻头就是我们花重金在广告里包装的营销卖点,而钻孔就是用户需求,尽管用户买钻头是为了最终的钻孔,但钻孔这个隐性需求才是真实需求。
      如果你没搞清楚用户真实需求,广告宣传点都包装错了,那就是事倍功半甚至是竹篮打水一场空,看不到效果也是很正常的。
      这就像当年福特的例子“如果你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?他们会告诉你,我要一架跑得更快的马车!”
      而其实,消费者的需求其实不是马车,而是快、更快。所以,汽车应运而生,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。
      所以说,用户需要的是那个钻的“孔”,而不是“钻头”。这个“钻头”只是帮助他们实现核心需求的一个工具,如果没有完成那个需求,就算你的“钻头”再好,也无济于事。
      总而言之,产品花重金包装得很好,宣传得也很好,的确很多人认可,但是如果没有和用户的真实需求匹配上,可能就会损失掉很大一部分用户,你都没接上线头,如何通电?
      看人家小李子,在《华尔街之狼》里面多牛,他可以卖出任何东西。
      你会怎么卖出一支笔?他直接对观众说:可以给我签个名吗?观众回答:可我没有笔。
      然后他说:所以,你现在需要一支笔了……你看,多牛,一下就把需求匹配上了。
      所以,营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“需求匹配”,这将是营销和销售中都非常重要的一点。
      3、别让营销广告还没开始就挂掉
      从营销广告投放出去到最后的形成销售,中间有着一个复杂的营销过程。每一个环节都在影响着广告的最终效果。
      但是,如果广告一开始就失败了,那就很难有然后了......
      在品牌都在抢注意力的时代,消费者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更是应接不暇,那品牌别指望消费者等着你的营销广告出现了。
      消费者很忙,可能是正在上厕所、和别人说话、看小说、看报纸、在刷微信朋友圈、看微博热点,还可能在被另一个广告吸引着……
      这个时候,你的广告面对是一个注意力非常分散的人,所有的信息对消费者来说都一样,甚至消费者可能觉得他看的内容比你的广告更重要。也并不是你的广告出来了,他就得看。
      所以在营销的开始,你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,让他把注意力放到你身上来。具体怎么吸引呢?
      主要有2个点:一个是“与我相关”,一个是“视觉吸引”。
      1)与我相关
      用户一般会对什么东西感兴趣?首先肯定是与自己相关的了。
      第一秒就要让消费者发现,你的广告是和他相关的。不相关的事情太多,他可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个个去看。
      比如你在街上,整条街都是来来往往的人,你大声喊“香喷喷的烧饼了”、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”,和大声的喊“美女帅哥注意了!”哪一个效果会更好?小编是看好后者,你觉得呢?
      人们永远都会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事情,他们是不会在乎你讲的其他内容。所以,要想你的这个营销广告马上吸引他,“与他相关”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      有一项对人大脑的研究也发现,大脑中有一个叫海马状突起的东西,会自动筛选和过滤我们接收的信息,而那些与自己密切相关的,或形成反差的信息往往能通过筛选。
      所以,我们的广告,不管是视频、声音,还是文字,你可以首先突出与“他”相关,多使用你的目标消费者关注圈内的信息或熟知的场景。
      其次,你可以打造反差性强的广告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常识,颠覆认知,熟悉的场景新颖化或陌生的场景熟悉化,吸引消费者注意力。
      不过,虽然写文章,反差强点好。但是做营销,特别是对于不是很大的品牌,我个人还是更认同第一种“与我相关”,因为反差类的更绕,但时间太有限。
      2)视觉吸引
      要想吸引人的注意力,广告视觉/包装也很重要,因为它是最直观的冲击,看与不看就在一瞬间。
      关于“性”的广告流行了那么久,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画面在视觉上直接刺激大脑做出了反应。
      这里还是分2个点,简短的说。
      ① 本身的与众不同
      要做出差异化,你不需要做到与全世界不同(能做到最好),你只需要与竞品不同,这可能是产品包装的一大真谛了,广告的包装也是如此。
      比如之前大部分耳机绳是黑色的,大家都习以为常了,而iPod当时就用了一个完全相反的颜色,马上就获得了大量的注意力,之后才谈及它的功能、质量等等。
      所有人都惊讶“原来耳机绳原来可以做成白色的”。
      要想与众不同,要想脱颖而出,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成不像这个品类的品类,广告也一样。
      做成不像这个行业普遍类型的广告,可能就是一个突破口。
      再比如德国的一家集素食餐馆,请设计师设计了一套外卖包装盒,专门把自己的餐盒打造得与众不同,既便于客户携带,又能展示品牌形象。强热的视觉冲击感,让用户一看到眼睛就根本离不开。
      ② 与周围广告的与众不同
      还有的时候,我们也不需要把自己完全打造得与众不同,只是根据周围的广告环境让自己不同就可以了。
      比如淘宝里的广告就很常见,那些做直通车推广的广告, 很多都会观察排在搜索结果页最前面的那些广告,然后再快速的做出自己的广告。
      比如,发现大多数广告是橙色的,可能他们就做一个绿色的广告图;发现大多数广告放的都是美女,可能他们的广告图就是一个大大的数字......
      总之,就是根据周围营销环境的不同,快速改变自己的展示效果,形成视觉冲突,吸引注意力。
      再来个升级版的,法国连锁超市Intermarché的鲜榨柳橙汁品牌,在其柳橙汁包装瓶上非常心机的做了一个标签设计,然后轻松为其在三个小时内赢得5000万次的媒体曝光量。这也是广告。
      具体是这样的,在欧洲,人们消费柳橙汁的数量几乎要占到全球的一半。而对于这种果汁饮品,最大的卖点就是新鲜。
      所以当Intermarché发现他们的顾客不喜欢在超市里买柳橙汁饮品时,直接将竞争对手锁定在那些分流他们客户的鲜榨果汁铺。
      于是他们推出了一款“即时鲜榨”的柳橙汁产品,为表示新鲜程度,直接在瓶子的标签上大大地印上这瓶柳橙汁的榨汁时间。
      每一瓶的榨汁时间都在变化,所以每一瓶的“名字”也都不一样,新鲜与否,也就一目了然了!
      总而言之,用户注意力是分散的,他永远都不是在集中精力等着看你的广告,你首先要做的不是介绍你的产品多好,而是让他们开始看。
      在这个时代,你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只有你的竞品,而是所有跟你抢夺用户注意力的产品。
      解决了注意力的问题,另一个问题马上就来了,这就引出第2点。
     
      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平台仅用作交流学习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